🦄 经方中医 jfzhongyi.com

脏腑经络先后1

问曰,上工治未病,何也。师曰,夫治未病者,见肝之病,知肝传脾,当先实脾,四季脾旺不受邪,即勿补之,中工不晓相传,见肝之病,不解实脾,惟治肝也。夫肝之病,补用酸,助用焦苦,益用甘味之药调之。酸入肝,焦苦入心,甘入脾。脾能伤肾,肾气微弱则水不行,水不行则心火气盛,心火气盛则伤肺,肺被伤则金气不行,金气不行则肝气盛,故实脾则肝自愈。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。肝虚则用此法,实则不再用之。经曰,虚虚实实,补不足,损有余。是其义也。余脏准此。 1

讲述的是中医“治未病”的原则和脏腑间相互影响的理论。这里的“治未病”包括预防疾病的发生和防止疾病的传变。

文中提到的“见肝之病,知肝传脾,当先实脾”是指在治疗肝病时,应该考虑到肝与脾的五行相克关系(肝属木,脾属土,木克土),预测到肝病可能会传变到脾,因此预先加强脾气,防止疾病传变。这是中医“既病防变”的治未病思想。

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治疗方法,如“补用酸,助用焦苦,益用甘味之药调之”,这是根据五味入脏的理论,酸味入肝,焦苦味入心,甘味入脾,通过药味的特性来调和脏腑功能。

根据中医理论,肝病的症状可能包括情绪抑郁、胸胁胀痛、月经不调等;脾病的症状可能包括食欲不振、腹胀、大便稀溏等。在肝病传变到脾之前,可能会出现一些脾气虚弱的早期征兆,如食欲减退、乏力等。

在实际临床中,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、舌象、脉象等进行辨证施治,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。

推荐条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