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汗后,恶寒者,虚故也。不恶寒,但热者,实也,当和胃气,与调胃承气汤。 《太阳》70a
太阳病未解,脉阴阳俱微,必先振慄,汗出而解。但阳脉微者,先汗出而解,但阴脉微者,下之而解。若欲下之,宜调胃承气汤。 《太阳》94
伤寒十三日不解,时谵语者(过经谵语者),内有热也,当以汤下之。若小便利者,大便当硬,而反下利,脉调和者,知医以丸药下之,非其治也。若自下利者,脉当微厥,今反和者,此为内实也,调胃承气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105
太阳病,过经十余日,心下温温欲吐,而胸中痛,大便反溏,腹微满,郁郁微烦,先此时自极吐下者,与调胃承气汤。若不尔者,不可与。但欲呕,胸中痛,微溏者,此非柴胡汤证,以呕,故知极吐下也。 《太阳》123
阳明病,不吐不下,心烦者,可与调胃承气汤。 《阳明》207a
太阳病三日,发汗不解,蒸蒸发热者,属胃也,调胃承气汤主之。 《阳明》248
伤寒,吐后,腹胀满者,与调胃承气汤。 《阳明》249
阳明病,谵语,有潮热,而反不能食者,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,若能食者,但硬耳,宜大承气汤下之。 《阳明》215
汗出谵语者,以有燥屎在胃中,此为风也,须下者,过经乃可下之,下之若早,语言必乱,以表虚里实故也,下之愈,宜大承气汤。 《阳明》217
二阳并病,太阳证罢,但发潮热,手足漐漐汗出,大便难而谵语者,下之则愈,宜大承气汤。 《阳明》220
阳明病,下之,心中懊憹而烦,胃中有燥屎者,宜大承气汤。若有燥屎者可攻,腹微满,初头硬,后必溏者,不可攻之, 《阳明》238
病人烦热,汗出则解,复如疟状,日晡所发热者,属阳明也。脉实者当(宜)下之,脉浮虚者,宜发汗,下之宜大承气汤,发汗宜桂枝汤。 《阳明》240
大下后,六七日不大便,烦不解,腹满痛者,此有燥屎也。所以然者,本有宿食故也。宜大承气汤。 《阳明》241
病人小便不利,大便乍难乍易,时有微热,喘冒不能卧者,有燥屎故也,宜大承气汤。 《阳明》242
伤寒六七日,目中不了了,睛不和,无表里证,大便难,身微热者,此为实也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 《阳明》252
阳明病,发热汗多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 《阳明》253
发汗不解,腹满痛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 《阳明》254
腹满不减,减不足言,当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 《阳明》255
阳明少阳合病,必下利,脉滑而数者,有宿食也,当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(其脉不负者,为顺也。负者,失也,互相克贼,名为负也。) 《阳明》256
少阴病,得之二三日,口燥咽干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 《少阴》320a
少阴病,自利清水,色纯青,心下必痛,口干燥者,可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 《少阴》321
少阴病六七日,腹胀不大便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 《少阴》322
痉为病(一作刚痉),胸满,口噤,卧不著席,脚挛急,必𬹼齿,可与大承气汤。 《痉湿暍2》2.13a
腹满不减,减不足言,当须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 《腹满寒疝宿食10》10.13a
问曰,人病有宿食,何以别之。师曰,寸口脉浮而大,按之反涩,尺中亦微而涩,故知有宿食,大承气汤主之。 《腹满寒疝宿食10》10.21
脉数而滑者,实也,此有宿食,下之愈,宜大承气汤。 《腹满寒疝宿食10》10.22
下利不欲食者,有宿食也,当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 《腹满寒疝宿食10》10.23
下利三部脉皆平,按之心下坚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 《呕吐哕下利17》17.37
下利脉迟而滑者,实也,利未欲止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 《呕吐哕下利17》17.38
下利脉反滑者,当有所去,下乃愈,宜大承气汤。 《呕吐哕下利17》17.39
下利已差,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,以病不尽故也。当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 《呕吐哕下利17》17.40
病解能食,七八日更发热者,此为胃实,大承气汤主之。 《妇人产后21》21.3
产后七八日,无太阳证,少腹坚痛,此恶露不尽。不大便,烦躁发热、切脉微实,再倍发热,日晡时烦躁者,不食,食则谵语,至夜即愈,宜大承气汤主之。热在里,结在膀胱也。 《妇人产后21》21.7
膈间支饮,其人喘满,心下痞坚,面色黧黑,其脉沉紧,得之数十日,医吐下之不愈,木防己汤主之。虚者即愈,实者三日复发,复与不愈者,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。……微利则愈。 《痰饮咳嗽12》12.24a
肠痈者,少腹肿痞,按之即痛如淋,小便自调,时时发热,自汗出,复恶寒。其脉迟紧者,脓未成,可下之,当有血。脉洪数者,脓已成,不可下也,大黄牡丹汤主之。……有脓当下,如无,当下血。 《疮痈肠痈浸淫18》18.4a
《诸病源候论》肠痈,其病之状,小腹重而微强,抑之即痛,小便似淋,时时汗出。(补) 《疮痈肠痈浸淫18》18.0
《千金》肠痈之病,少腹痞坚,或偏在膀胱左右,其色或白,坚大如掌热,小便欲调,时自汗出,其脉迟紧者,未成脓,可下之,当有血。(脉数,脓成复可下)(补) 《疮痈肠痈浸淫18》18.0.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