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汗后,恶寒者,虚故也。不恶寒,但热者,实也,当和胃气,与调胃承气汤。 《太阳》70a
太阳病未解,脉阴阳俱微,必先振慄,汗出而解。但阳脉微者,先汗出而解,但阴脉微者,下之而解。若欲下之,宜调胃承气汤。 《太阳》94
伤寒十三日不解,时谵语者(过经谵语者),内有热也,当以汤下之。若小便利者,大便当硬,而反下利,脉调和者,知医以丸药下之,非其治也。若自下利者,脉当微厥,今反和者,此为内实也,调胃承气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105
太阳病,过经十余日,心下温温欲吐,而胸中痛,大便反溏,腹微满,郁郁微烦,先此时自极吐下者,与调胃承气汤。若不尔者,不可与。但欲呕,胸中痛,微溏者,此非柴胡汤证,以呕,故知极吐下也。 《太阳》123
阳明病,不吐不下,心烦者,可与调胃承气汤。 《阳明》207a
太阳病三日,发汗不解,蒸蒸发热者,属胃也,调胃承气汤主之。 《阳明》248
伤寒,吐后,腹胀满者,与调胃承气汤。 《阳明》249
阳明证,其人善妄(忘)者,必有蓄血,所以然者,本有久瘀血,故令善妄(喜忘),屎虽硬,大便反易,其色必黑者,宜抵当汤下之。 《阳明》237
病人无表里证,发热七八日,脉虽浮数者,可下之,假令已下,脉数不解,合热则消谷善饥,至六七日,不大便者,有瘀血,宜抵当汤。 《阳明》257
妇人经水不利下,抵当汤主之。……亦治男子膀胱满急,有瘀血者。 《妇人杂病22》22.14
伤寒,有热,少腹满,应小便不利,今反利者,为有血也,当下之,不可余药,宜抵当丸。……晬时当下血,若不下者更服。 《太阳》126a
心下痞,按之濡,其脉关上浮者,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154a
伤寒,大下后,复发汗,心下痞,恶寒者,表未解也,不可攻痞,当先解表,表解乃可攻痞,解表宜桂枝汤,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。 《太阳》164
心下痞,而复恶寒汗出者,附子泻心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155a
阳明病,谵语,有潮热,而反不能食者,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,若能食者,但硬耳,宜大承气汤下之。 《阳明》215
汗出谵语者,以有燥屎在胃中,此为风也,须下者,过经乃可下之,下之若早,语言必乱,以表虚里实故也,下之愈,宜大承气汤。 《阳明》217
二阳并病,太阳证罢,但发潮热,手足漐漐汗出,大便难而谵语者,下之则愈,宜大承气汤。 《阳明》220
阳明病,下之,心中懊憹而烦,胃中有燥屎者,宜大承气汤。若有燥屎者可攻,腹微满,初头硬,后必溏者,不可攻之, 《阳明》238
病人烦热,汗出则解,复如疟状,日晡所发热者,属阳明也。脉实者当(宜)下之,脉浮虚者,宜发汗,下之宜大承气汤,发汗宜桂枝汤。 《阳明》240
大下后,六七日不大便,烦不解,腹满痛者,此有燥屎也。所以然者,本有宿食故也。宜大承气汤。 《阳明》241
病人小便不利,大便乍难乍易,时有微热,喘冒不能卧者,有燥屎故也,宜大承气汤。 《阳明》242
伤寒六七日,目中不了了,睛不和,无表里证,大便难,身微热者,此为实也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 《阳明》252
阳明病,发热汗多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 《阳明》253
发汗不解,腹满痛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 《阳明》254
腹满不减,减不足言,当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 《阳明》255
阳明少阳合病,必下利,脉滑而数者,有宿食也,当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(其脉不负者,为顺也。负者,失也,互相克贼,名为负也。) 《阳明》256
少阴病,得之二三日,口燥咽干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 《少阴》320a
少阴病,自利清水,色纯青,心下必痛,口干燥者,可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 《少阴》321
少阴病六七日,腹胀不大便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 《少阴》322
痉为病(一作刚痉),胸满,口噤,卧不著席,脚挛急,必𬹼齿,可与大承气汤。 《痉湿暍2》2.13a
腹满不减,减不足言,当须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 《腹满寒疝宿食10》10.13a
问曰,人病有宿食,何以别之。师曰,寸口脉浮而大,按之反涩,尺中亦微而涩,故知有宿食,大承气汤主之。 《腹满寒疝宿食10》10.21
脉数而滑者,实也,此有宿食,下之愈,宜大承气汤。 《腹满寒疝宿食10》10.22
下利不欲食者,有宿食也,当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 《腹满寒疝宿食10》10.23
下利三部脉皆平,按之心下坚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 《呕吐哕下利17》17.37
下利脉迟而滑者,实也,利未欲止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 《呕吐哕下利17》17.38
下利脉反滑者,当有所去,下乃愈,宜大承气汤。 《呕吐哕下利17》17.39
下利已差,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,以病不尽故也。当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 《呕吐哕下利17》17.40
病解能食,七八日更发热者,此为胃实,大承气汤主之。 《妇人产后21》21.3
产后七八日,无太阳证,少腹坚痛,此恶露不尽。不大便,烦躁发热、切脉微实,再倍发热,日晡时烦躁者,不食,食则谵语,至夜即愈,宜大承气汤主之。热在里,结在膀胱也。 《妇人产后21》21.7
阳明病,其人多汗,以津液外出,胃中燥,大便必硬,硬则谵语,小承气汤主之,若一服谵语止者,更莫复服。 《阳明》213
阳明病,谵语,发潮热,脉滑而疾者,小承气汤主之。因与承气汤一升,腹中转矢气者,更服一升,若不转矢气者,勿更与之,明日又不大便,脉反微涩者,里虚也,为难治,不可更与承气汤也。 《阳明》214
下利,谵语者,有燥屎也,宜小承气汤。 《厥阴》374
下利谵语者,有燥屎也,小承气汤主之。 《呕吐哕下利17》17.41
《千金翼》小承气汤,治大便不通,哕数,谵语。【附】 《呕吐哕下利17》17.0
趺阳脉浮而涩,浮则胃气强,涩则小便数,浮涩相搏,大便则坚,其脾为约,麻子仁丸主之。……渐加,以知为度。 《五脏风寒积聚11》11.15a
五劳虚极羸瘦,腹满不能饮食,食伤、忧伤、饮伤、房室伤、饥伤、劳伤、经络荣卫气伤,内有干血,肌肤甲错,两目黯黑,缓中补虚,大黄䗪虫丸主之。 《血痹虚劳6》6.18a
病腹满发热十日,脉浮而数,饮食如故,厚朴七物汤主之。……呕者加半夏五合。……下利者去大黄。……寒冷多者加生姜至八两。 《腹满寒疝宿食10》10.9a
《外台》主腹满气胀。【补】 《腹满寒疝宿食10》10.0
《三因方》腹满发热,以阳并阴,则阳实阴虚,阳盛生外热,阴虚生内热,脉为浮数,浮则为虚,数则为热,阴虚不能宣导,饮食如故,故致胀满者,为热胀。【补】 《腹满寒疝宿食10》10.0.2
痛而闭者,厚朴三物汤主之。……温服一升,腹中转动更服,不动勿服。……以利为度。 《腹满寒疝宿食10》10.11a
胁下偏痛,发热,其脉紧弦,此寒也,以温药下之,宜大黄附子汤。……服后如人行四五里,进一服。 《腹满寒疝宿食10》10.15a
支饮胸满者,厚朴大黄汤主之。 《痰饮咳嗽12》12.26a
腹满,口舌干燥,此肠间有水气,己椒苈黄丸主之。……日三服,稍增,口中有津液止。……渴者,加芒硝半两。 《痰饮咳嗽12》12.29a
黄疸腹满,小便不利而赤,自汗出,此为表和里实,当下之,宜大黄硝石汤。 《黄疸15》15.19a
心气不足,吐血、衄血,泻心汤主之。(亦治霍乱) 《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16》16.17a
妇人吐涎沫,医反下之,心下即痞,当先治其吐涎沫,小青龙汤主之。涎沫止,乃治痞,泻心汤主之。 《妇人杂病22》22.7
食已即吐者,大黄甘草汤主之。(《外台》方,又治吐水。) 《呕吐哕下利17》17.17a
肠痈者,少腹肿痞,按之即痛如淋,小便自调,时时发热,自汗出,复恶寒。其脉迟紧者,脓未成,可下之,当有血。脉洪数者,脓已成,不可下也,大黄牡丹汤主之。……有脓当下,如无,当下血。 《疮痈肠痈浸淫18》18.4a
《诸病源候论》肠痈,其病之状,小腹重而微强,抑之即痛,小便似淋,时时汗出。(补) 《疮痈肠痈浸淫18》18.0
《千金》肠痈之病,少腹痞坚,或偏在膀胱左右,其色或白,坚大如掌热,小便欲调,时自汗出,其脉迟紧者,未成脓,可下之,当有血。(脉数,脓成复可下)(补) 《疮痈肠痈浸淫18》18.0.2
师曰,产妇腹痛、法当以枳实芍药散,假令不愈者,此为腹中有瘀(干)血著脐下,宜下瘀血汤主之,亦主经水不利。……顿服之,新血利下如豚肝。 《妇人产后21》21.6
妇人少腹满如敦状,小便微难而不渴,生后者,此为水与血俱结血室也,大黄甘遂汤主之。……顿服,其血当下。 《妇人杂病22》22.13a
若面热如醉,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,加大黄以利之。 《痰饮咳嗽12》12.40a
酒黄疸,心中懊憹,或热痛,栀子大黄汤主之。 《黄疸15》15.15a
太阳病,过经十余日,反二三下之,后四五日,柴胡证仍在者,先与小柴胡汤。呕不止,心下急,郁郁微烦者,为未解也,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。 《太阳》103a
伤寒十余日,热结在里,复往来寒热者,与大柴胡汤。但结胸,无大热者,此为水结在胸胁也,但头微汗出者,大陷胸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136a
伤寒发热,汗出不解,心下痞硬,呕吐而下利者,大柴胡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165
按之心下满痛者,此为实也,当下之,宜大柴胡汤。 《腹满寒疝宿食10》10.12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