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阳中风,脉阳浮而阴弱,阳浮者热自发,阴弱者汗自出,啬啬恶寒,淅淅恶风,翕翕发热,鼻鸣干呕者,桂枝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12a
太阳病,头痛,发热,汗出恶风,桂枝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13
太阳病,下之后,其气上冲者,可与桂枝汤,方用前法,若不上冲者,不可与之。 《太阳》15
太阳病三日,已发汗,若吐,若下,若温针,仍不解者,此为坏病,桂枝不中与之也。观其脉证,知犯何逆,随证治之。桂枝本为解肌,若其人脉浮紧,发热汗不出者,不可与之也,常须识此,勿令误也。 《太阳》16
若酒客病,不可与桂枝汤,得之则呕,以酒客不喜甘故也。 《太阳》17
凡服桂枝汤吐者,其后必吐脓血也。 《太阳》19
太阳病,外证未解,脉浮弱者,当以汗解,宜桂枝汤。 《太阳》42a
太阳病,外证未解,不可下也,下之为逆,欲解外者,宜桂枝汤。 《太阳》44
太阳病,先发汗不解,而复下之,脉浮者不愈,浮为在外,而反下之,故令不愈。今脉浮,故在外,当须解外则愈,宜桂枝汤。 《太阳》45
病常自汗出者,此为荣气和,荣气和者,外不谐,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,以荣行脉中,卫行脉外,复发其汗,荣卫和则愈,宜桂枝汤。 《太阳》53
病人脏无他病,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,此卫气不和也,先其时发汗则愈,宜桂枝汤。 《太阳》54
伤寒,不大便六七日,头痛有热者,(未可)与承气汤,其小便清者,知不在里,仍在表也,当须发汗,若头痛者,必衄,宜桂枝汤。 《太阳》56
伤寒,发汗,已解,半日许复烦,脉浮数者,可更发汗,宜桂枝汤。 《太阳》57
伤寒,医下之,续得下利清谷不止,身疼痛者,急当救里,后身疼痛,清便自调者,急当救表,救里宜四逆汤,救表宜桂枝汤。 《太阳》91
伤寒,大下后,复发汗,心下痞,恶寒者,表未解也,不可攻痞,当先解表,表解乃可攻痞,解表宜桂枝汤,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。 《太阳》164
阳明病,脉迟,汗出多,而微恶寒者,表未解也,可发汗,宜桂枝汤。 《阳明》234a
病人烦热,汗出则解,复如疟状,日晡所发热者,属阳明也。脉实者当(宜)下之,脉浮虚者,宜发汗,下之宜大承气汤,发汗宜桂枝汤。 《阳明》240
太阴病,脉浮者,可发汗,宜桂枝汤。 《太阴》276a
下利,腹胀满,身体疼痛者,先温其里,乃攻其表,温里宜四逆汤,攻表宜桂枝汤。 《厥阴》372aa
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,当消息和解其外,宜桂枝汤小和之。 《厥阴霍乱》387a
下利腹胀满,身体疼痛者,先温其里,乃攻其表,温里宜四逆汤,攻表宜桂枝汤。 《呕吐哕下利17》17.36
师曰,妇人得平脉,阴脉小弱,其人渴(一作呕),不能食,无寒热,名妊娠,桂枝汤主之。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,设有医治逆者,却一月加吐下者,则绝之。 《妇人妊娠20》20.1
产后风,续之数十日不解,头微痛,恶寒,时时有热,心下闷,干呕,汗出,虽久,阳旦证续在耳,可与阳旦汤。(即桂枝汤) 《妇人产后21》21.8
太阳病,项背强几几,反汗出恶风者,桂枝加葛根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14a
太阳病,下之后,脉促胸满者,桂枝去芍药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21a
若微寒者,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22a
伤寒,若吐若下后,七八日不解,热结在里,表里俱热,时时恶风,大渴,舌上干燥而烦,欲饮水数升者,白虎加人参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168a
伤寒,无大热,口燥渴,心烦,背微恶寒者,白虎加人参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169
若渴欲饮水,口干舌燥者,白虎加人参汤主之。(白虎汤) 《阳明》222a
太阳中热者,暍是也。汗出恶寒,身热而渴,白虎加人参汤主之。 《痉湿暍2》2.26a
渴欲饮水,口干舌燥者,白虎加人参汤主之。 《消渴小便利淋13》13.12
发汗后,恶寒者,虚故也。不恶寒,但热者,实也,当和胃气,与调胃承气汤。 《太阳》70a
太阳病未解,脉阴阳俱微,必先振慄,汗出而解。但阳脉微者,先汗出而解,但阴脉微者,下之而解。若欲下之,宜调胃承气汤。 《太阳》94
伤寒十三日不解,时谵语者(过经谵语者),内有热也,当以汤下之。若小便利者,大便当硬,而反下利,脉调和者,知医以丸药下之,非其治也。若自下利者,脉当微厥,今反和者,此为内实也,调胃承气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105
太阳病,过经十余日,心下温温欲吐,而胸中痛,大便反溏,腹微满,郁郁微烦,先此时自极吐下者,与调胃承气汤。若不尔者,不可与。但欲呕,胸中痛,微溏者,此非柴胡汤证,以呕,故知极吐下也。 《太阳》123
阳明病,不吐不下,心烦者,可与调胃承气汤。 《阳明》207a
太阳病三日,发汗不解,蒸蒸发热者,属胃也,调胃承气汤主之。 《阳明》248
伤寒,吐后,腹胀满者,与调胃承气汤。 《阳明》249
伤寒,医下之,续得下利清谷不止,身疼痛者,急当救里,后身疼痛,清便自调者,急当救表,救里宜四逆汤,救表宜桂枝汤。 《太阳》91
自利不渴者,属太阴,以其脏有寒故也,当温之,宜服四逆辈。 《太阴》277
少阴病,脉沉者,急温之,宜四逆汤。 《少阴》323a
少阴病,饮食入口则吐,心中温温欲吐,复不能吐,始得之,手足寒,脉弦迟者,此胸中实,不可下也,当吐之。若膈上有寒饮,干呕者,不可吐也,当温之,宜四逆汤。 《少阴》324
大汗出,热不去,内拘急,四肢疼,若下利厥逆而恶寒者,四逆汤主之。 《厥阴》353a
大汗,若大下利而厥冷者,四逆汤主之。 《厥阴》354
下利,腹胀满,身体疼痛者,先温其里,乃攻其表,温里宜四逆汤,攻表宜桂枝汤。 《厥阴》372aa
呕而脉弱,小便复利,身有微热,见厥者难治,四逆汤主之。 《厥阴》377
吐利汗出,发热恶寒,四肢拘急,手足厥冷者,四逆汤主之。 《厥阴霍乱》388a
既吐且利,小便复利而大汗出,下利清谷,内寒外热,脉微欲绝者,四逆汤主之。 《厥阴霍乱》389
呕而脉弱,小便复利,身有微热,见厥者,难治,四逆汤主之。 《呕吐哕下利17》17.14a
下利腹胀满,身体疼痛者,先温其里,乃攻其表,温里宜四逆汤,攻表宜桂枝汤。 《呕吐哕下利17》17.36
太阳病,项背强几几,无汗恶风者,葛根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31a
太阳与阳明合病者,必自下利,葛根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32
太阳病,无汗而小便反少,气上冲胸,口噤不得语,欲作刚痉,葛根汤主之。 《痉湿暍2》2.12a
太阳病,头痛发热,身疼腰痛,骨节疼痛,恶风(《千金要方》作恶寒),无汗而喘者,麻黄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35a
太阳与阳明合病,喘而胸满者,不可下,宜麻黄汤。 《太阳》36
太阳病,十日已去,脉浮细而嗜卧者,外已解也,设胸满胁痛者,与小柴胡汤,脉但浮者,与麻黄汤。 《太阳》37a
太阳病,脉浮紧,无汗,发热,身疼痛,八九日不解,表证仍在,此当发其汗。服药已微除,其人发烦,目瞑,剧者必衄,衄乃解,所以然者,阳气重故也,麻黄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46
脉浮者,病在表,可发汗,宜麻黄汤。 《太阳》51
脉浮而数者,可发汗,宜麻黄汤。 《太阳》52
伤寒,脉浮紧,不发汗,因致衄者,麻黄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55
阳明中风,脉弦浮大,而短气,腹都满,胁下及心痛,久按之气不通,鼻干,不得汗,其人嗜卧,一身及目悉黄,小便难,有潮热,时时哕,耳前后肿,刺之小差,外不解,病过十日,脉续浮者,与小柴胡汤。 《阳明》231
脉但浮,无余证者,与麻黄汤,若不尿,腹满加哕者不治。 《阳明》232a
阳明病,脉浮,无汗而喘者,发汗则愈,宜麻黄汤。 《阳明》235
病溢饮者,当发其汗,大青龙汤主之,小青龙汤亦主之。 《痰饮咳嗽12》12.23a
病溢饮者,当发其汗,大青龙汤主之,小青龙汤亦主之。 《痰饮咳嗽12》12.23a
咳逆倚息不得卧,小青龙汤主之。 《痰饮咳嗽12》12.35
妇人吐涎沫,医反下之,心下即痞,当先治其吐涎沫,小青龙汤主之。涎沫止,乃治痞,泻心汤主之。 《妇人杂病22》22.7
喘家,作桂枝汤,加厚朴、杏子佳。 《太阳》18
太阳病,下之微喘者,表未解故也,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43a
下后,不可更行桂枝汤,若汗出而喘,无大热者,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。 《太阳》162a
发汗过多,其人叉手自冒心,心下悸,欲得按者,桂枝甘草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64a
发汗后,其人脐下悸者,欲作奔豚,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。……以甘澜水一斗,先煮茯苓,减二升,内诸药……作甘澜水法,取水二斗,置大盆内,以杓扬之,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,取用之。 《太阳》65a
发汗后,脐下悸者,欲作奔豚,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。 《奔豚气8》8.4a
发汗后,腹胀满者,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66a
伤寒,若吐若下后,心下逆满,气上冲胸,起则头眩,脉沉紧,发汗则动经,身为振振摇者,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67a
病痰饮者,当以温药和之。 《痰饮咳嗽12》12.15
心下有痰饮,胸胁支满,目眩,苓桂术甘汤主之。 《痰饮咳嗽12》12.16a
夫短气有微饮,当从小便去之,苓桂术甘汤主之,肾气丸亦主之。 《痰饮咳嗽12》12.17
发汗,病不解,反恶寒者,虚故也,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68a
发汗,若下之,病仍不解,烦躁者,茯苓四逆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69a
伤寒,汗出而渴者,五苓散主之。不渴者,茯苓甘草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73a
太阳病,十日已去,脉浮细而嗜卧者,外已解也,设胸满胁痛者,与小柴胡汤,脉但浮者,与麻黄汤。 《太阳》37a
血弱气尽腠理开,邪气因入,与正气相搏,结于胁下,正邪分争,往来寒热,休作有时,默默不欲饮食,脏府相连,其痛必下,邪高痛下,故使呕也,小柴胡汤主之。服柴胡汤已,渴者属阳明,以法治之。 《太阳》97
得病六七日,脉迟浮弱,恶风寒,手足温,医二三下之,不能食,而胁下满痛,面目及身黄,颈项强,小便难者,与柴胡汤,后必下重。本渴饮水而呕者,柴胡汤不中与也,食谷者哕。 《太阳》98
伤寒四五日,身热恶风,颈项强,胁下满,手足温而渴者,小柴胡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99
伤寒,阳脉涩阴脉弦,法当腹中急痛,先与小建中汤,不差者,小柴胡汤主之。……呕家不可用建中汤,以甜故也。 《太阳》100a
伤寒中风,有柴胡证,但见一证便是,不必悉具。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,若柴胡证不罢者,复与柴胡汤,必蒸蒸而振,却复发热汗出而解。 《太阳》101
太阳病,过经十余日,反二三下之,后四五日,柴胡证仍在者,先与小柴胡汤。呕不止,心下急,郁郁微烦者,为未解也,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。 《太阳》103a
伤寒十三日不解,胸胁满而呕,日晡所发潮热,已而微利,此本柴胡证,下之以不得利,今反利者,知医以丸药下之,此非其治也。潮热者,实也,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,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104a
妇人中风七八日,续得寒热,发作有时,经水适断者,此为热入血室,其血必结,故使如疟状,发作有时,小柴胡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144a
阳明病,发潮热,大便溏,小便自可,胸胁满不去者,小柴胡汤主之。(与小柴胡汤) 《阳明》229a
阳明病,胁下硬满,不大便而呕,舌上白胎者,可与小柴胡汤,上焦得通,津液得下,胃气因和,身濈然汗出而解。 《阳明》230
阳明中风,脉弦浮大,而短气,腹都满,胁下及心痛,久按之气不通,鼻干,不得汗,其人嗜卧,一身及目悉黄,小便难,有潮热,时时哕,耳前后肿,刺之小差,外不解,病过十日,脉续浮者,与小柴胡汤。 《阳明》231
呕而发热者,小柴胡汤主之。 《厥阴》379a
伤寒差以后,更发热,小柴胡汤主之。脉浮者,以汗解之,脉沉实者,以下解之。 《阴阳易差后劳复》394a
诸黄,腹痛而呕者,宜柴胡汤。(必小柴胡汤) 《黄疸15》15.21
呕而发热者,小柴胡汤主之。 《呕吐哕下利17》17.15a
产妇郁冒,其脉微弱,呕不能食,大便反坚,但头汗出,所以然者,血虚而厥,厥而必冒。冒家欲解,必大汗出。以血虚下厥,孤阳上出,故头汗出。所以产妇喜汗出者,亡阴血虚,阳气独盛,故当汗出,阴阳乃复。大便坚,呕不能食,小柴胡汤主之。 《妇人产后21》21.2
《千金》三物黄芩汤,治妇人在草蓐,自发露得风,四肢苦烦热,头痛者,与小柴胡汤,头不痛,但烦者,此汤主之。【附】……㕮咀,以水八升,煮取二升,去滓,温服一升,多吐下虫。见千金。 《妇人产后21》21.0
妇人中风,七八日续来寒热,发作有时,经水适(时)断,此为热入血室,其血必结,故使如疟状,发作有时,小柴胡汤主之。 《妇人杂病22》22.1
伤寒,阳脉涩阴脉弦,法当腹中急痛,先与小建中汤,不差者,小柴胡汤主之。……呕家不可用建中汤,以甜故也。 《太阳》100a
伤寒二三日,心中悸而烦者,小建中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102
虚劳里急,悸、衄,腹中痛,梦失精,四肢酸疼,手足烦热,咽干口燥,小建中汤主之。……呕家不可用建中汤,以甜故也。 《血痹虚劳6》6.13a
男子黄,小便自利,当与虚劳小建中汤。 《黄疸15》15.22
妇人腹中痛,小建中汤主之。 《妇人杂病22》22.18
伤寒,脉浮,而医以火迫劫之,亡阳,必惊狂,卧起不安者,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。……先煮蜀漆 《太阳》112a
火邪者,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。(枝桂救逆汤) 《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16》16.12a
烧针令其汗,针处被寒,核起而赤者,必发奔豚,气从少腹上冲心者,灸其核上各一壮,与桂枝加桂汤。(更加桂二两也)……今加桂满五两,所以加桂者,以能泻奔豚气也。 《太阳》117a
发汗后,烧针令其汗,针处被寒,核起而赤者,必发奔豚,气从少腹上至心,灸其核上各一壮,与桂枝加桂汤主之。 《奔豚气8》8.3a
火逆下之,因烧针烦躁者,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118a
xx《外台》柴胡桂枝汤,治心腹卒中痛者。(附方) 《腹满寒疝宿食10》xx10
呕而肠鸣,心下痞者,半夏泻心汤主之。 《呕吐哕下利17》17.10a
伤寒发汗,若吐,若下,解后,心下痞硬,噫气不除者,旋复代赭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161a
太阳与少阳合病,自下利者,与黄芩汤,若呕者,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172a
伤寒脉迟,六七日,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,脉迟为寒,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,腹中应冷,当不能食,今反能食,此名除中,必死。 《厥阴》333
太阳与少阳合病,自下利者,与黄芩汤,若呕者,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。 《太阳》172a
干呕而利者,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。 《呕吐哕下利17》17.11a
伤寒,脉浮滑,白虎汤主之。(此以表有热,里有寒) 《太阳》176a
三阳合病,腹满身重,难以转侧,口不仁而面垢,谵语遗尿。发汗则谵语甚,下之则额上生汗,手足逆冷,若自汗出者,白虎汤主之。 《阳明》219a
伤寒,脉滑而厥者,里有热也,白虎汤主之。 《厥阴》350a
《千金翼》炙甘草汤(一云复脉汤),治虚劳不足、汗出而闷,脉结,悸,行动如常,不出百日,危急者十一日死。【附】 《血痹虚劳6》6.0
《外台》炙甘草汤,治肺痿涎唾多,心中温温液液者。方见虚劳【附】《千金》甘草汤【附】 《肺痿肺痈咳逆上气7》7.0
伤寒,身黄发热者,栀子蘗皮汤主之。(栀子柏皮汤) 《阳明》261a
伤寒,瘀热在里,身必发黄,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。(麻黄连翘赤小豆汤) 《阳明》262a
少阴病,得之二三日,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。以二三日无里证,故微发汗也。 《少阴》302a
水之为病,其脉沉小,属少阴。浮者为风,无水虚胀者为气。水发其汗即已。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,浮者宜杏子汤。 《水气14》14.26a
少阴病二三日,咽痛者,可与甘草汤,不差(者),与桔梗汤。 《少阴》311aa
少阴病二三日,咽痛者,可与甘草汤,不差(者),与桔梗汤。 《少阴》311aa
咳而胸满,振寒脉数,咽干不渴,时出浊唾腥臭,久久吐脓如米粥者,为肺痈,桔梗汤主之。……分温再服,则吐脓也,亦治喉痹。(吴) 《肺痿肺痈咳逆上气7》7.12a
少阴病,咽中痛,半夏散及汤主之。 《少阴》313a
自利不渴者,属太阴,以其脏有寒故也,当温之,宜服四逆辈。 《太阴》277
下利清谷,里寒外热,汗出而厥者,通脉四逆汤主之。 《厥阴》370a
下利清谷,里寒外热,汗出而厥者,通脉四逆汤主之。 《呕吐哕下利17》17.45
手足厥寒,脉细欲绝者,当归四逆汤主之。 《厥阴》351a
若其人内有久寒者,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。 《厥阴》352a
恶寒脉微而复利,利止亡血也,四逆加人参汤主之。 《厥阴霍乱》385a
伤寒,服汤药,下利不止,心下痞硬。服泻心汤已,复以他药下之,利不止,医以理中与之,利益甚。理中者,理中焦,此利在下焦,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。复不止者,当利其小便。 《太阳》159a
自利不渴者,属太阴,以其脏有寒故也,当温之,宜服四逆辈。 《太阴》277
大病差后,喜唾,久不了了,胸上有寒,当以丸药温之,宜理中丸。 《阴阳易差后劳复》396a
胸痹,心中痞气,气结在胸,胸满,胁下逆抢心,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,人参汤亦主之。 《胸痹心痛短气9》9.5a
吐已下断,汗出而厥,四肢拘急不解,脉微欲绝者,通脉四逆加猪胆汤主之。……分温再服,其脉即来,无猪胆,以羊胆代之。 《厥阴霍乱》390a
伤寒解后,虚羸少气,气逆欲吐者,竹叶石膏汤主之。 《阴阳易差后劳复》397a
太阳病,其证备,身体强,几几然,脉反沉迟,此为痉,栝蒌桂枝汤主之。……取微汗,汗不出,食顷,啜热粥发之。 《痉湿暍2》2.11a
湿家,身烦疼,可与麻黄加术汤,发其汗为宜,慎不可以火攻之。……覆取微似汗。 《痉湿暍2》2.20a
病者一身尽疼,发热,日晡所剧者,名风湿。此病伤于汗出当风,或久伤取冷所致也。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。……有微汗,避风。 《痉湿暍2》2.21a
阳毒之为病,面赤斑斑如锦纹。咽喉痛,唾脓血,五日可治,七日不可治,升麻鳖甲汤主之。 《百合病狐惑阴阳毒3》3.14a
阴毒之为病,面目青,身痛如被杖。咽喉痛,五日可治,七日不可治。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。 《百合病狐惑阴阳毒3》3.15a
温疟者,其脉如平,身无寒但热,骨节疼烦,时呕,白虎加桂枝汤主之。 《疟4》4.4a
诸肢节疼痛,身体尪羸,脚肿如脱,头眩短气,温温欲吐,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。 《中风历节5》5.8a
病历节,不可屈伸,疼痛,乌头汤主之。……乌头汤,治脚气,疼痛不可屈伸。……矾石汤,治脚气冲心。……浸脚良。 《中风历节5》5.10a
xx乌头汤,治脚气,疼痛不可屈伸。(方) 《中风历节5》xx6
xx《外台》乌头汤,治寒疝腹中绞痛,贼风入攻五脏,拘急不得转侧,发作有时,使人阴缩,手足厥逆。(即乌头桂枝汤)(附方) 《腹满寒疝宿食10》xx9
虚劳里急、诸不足,黄芪建中汤主之。……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,余依上法。气短胸满者加生姜。腹满者去枣,加茯苓一两半。乃疗肺虚损不足,补气加半夏三两。 《血痹虚劳6》6.14a
虚劳诸不足,风气百疾,薯蓣丸主之。 《血痹虚劳6》6.16a
虚劳虚烦不得眠,酸枣仁汤主之。 《血痹虚劳6》6.17a
五劳虚极羸瘦,腹满不能饮食,食伤、忧伤、饮伤、房室伤、饥伤、劳伤、经络荣卫气伤,内有干血,肌肤甲错,两目黯黑,缓中补虚,大黄䗪虫丸主之。 《血痹虚劳6》6.18a
脉沉者,泽漆汤主之。(咳而脉浮者,厚朴麻黄汤主之。) 《肺痿肺痈咳逆上气7》7.9a
火逆上气(大逆上气),咽喉不利,止逆下气者,麦门冬汤主之。 《肺痿肺痈咳逆上气7》7.10a
咳而上气,此为肺胀,其人喘,目如脱状,脉浮大者,越婢加半夏汤主之。 《肺痿肺痈咳逆上气7》7.13a
肺胀,咳而上气,烦躁而喘,脉浮者,心下有水,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。《千金》证治同,外更加胁下痛引缺盆。……强人服一升,羸者减之,日三服,小儿服四合。 《肺痿肺痈咳逆上气7》7.14a
奔豚,气上冲胸,腹痛,往来寒热,奔豚汤主之。……日三夜一服。 《奔豚气8》8.2a
胸痹,胸中气塞,短气,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,橘枳姜汤亦主之。……肘后千金云,治胸痹,胸中愊愊,如满,噎塞习习,如痒,喉中涩燥,唾沫。 《胸痹心痛短气9》9.6a
病腹满发热十日,脉浮而数,饮食如故,厚朴七物汤主之。……呕者加半夏五合。……下利者去大黄。……寒冷多者加生姜至八两。 《腹满寒疝宿食10》10.9a
《外台》主腹满气胀。【补】 《腹满寒疝宿食10》10.0
《三因方》腹满发热,以阳并阴,则阳实阴虚,阳盛生外热,阴虚生内热,脉为浮数,浮则为虚,数则为热,阴虚不能宣导,饮食如故,故致胀满者,为热胀。【补】 《腹满寒疝宿食10》10.0.2
腹中寒气,雷鸣切痛,胸胁逆满,呕吐,附子粳米汤主之。 《腹满寒疝宿食10》10.10a
《外台》霍乱四逆,吐少呕多者,附子粳米汤主之(外台一方有干姜一两)【补】 《腹满寒疝宿食10》10.0.3
《三因方》治忧怒相乘,神志不守,思虑兼并扰乱脏气,不主传导,使诸阳不舒,反顺为逆,中寒气胀,长鸣切痛,胸胁逆满,呕吐不食。【补】 《腹满寒疝宿食10》10.0.4
病者脉伏,其人欲自利,利反快,虽利,心下续坚满,此为留饮欲去故也,甘遂半夏汤主之。 《痰饮咳嗽12》12.18a
青龙汤下已,多唾口燥,寸脉沉,尺脉微,手足厥逆,气从小腹上冲胸咽,手足痹,其面翕热如醉状,因复下流阴股,小便难,时复冒者,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,治其气冲。 《痰饮咳嗽12》12.36a
冲气即低,而反更咳、胸满者,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,以治其咳满。 《痰饮咳嗽12》12.37a
《千金》越婢加术汤,治肉极,热则身体津脱,腠理开,汗大泄,厉风气,下焦脚弱。【附】……恶风加附子一枚炮。 《中风历节5》5.0.5
里水者,一身面目黄肿,其脉沉,小便不利,故令病水。假如小便自利,此亡津液,故令渴也,越婢加术汤主之。 《水气14》14.5
里水,越婢加术汤主之,甘草麻黄汤亦主之。……(甘草麻黄汤)重覆汗出,不汗再服,慎风寒。 《水气14》14.25a
《外台》皮水,越婢加术汤主之,又一身面目悉肿,甘草麻黄汤主之。【附】 《水气14》14.0.2
风水恶风,一身悉肿,脉浮不渴,续自汗出,无大热,越婢汤主之。……恶风者,加附子一枚炮,古今录验云,风水加术四两。 《水气14》14.23a
皮水为病,四肢肿,水气在皮肤中,四肢聂聂动者,防己茯苓汤主之。 《水气14》14.24a
里水,越婢加术汤主之,甘草麻黄汤亦主之。……(甘草麻黄汤)重覆汗出,不汗再服,慎风寒。 《水气14》14.25a
气分,心下坚,大如盘,边如旋杯,水饮所作,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。……分温三服,当汗出,如虫行皮中即愈。 《水气14》14.31a
下血,先便后血,此远血也,黄土汤主之。(亦主吐血,衄血) 《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16》16.15a
食已即吐者,大黄甘草汤主之。(《外台》方,又治吐水。) 《呕吐哕下利17》17.17a
胃反,吐而渴欲饮水者,茯苓泽泻汤主之。(《外台》治消渴脉绝胃反者,有小麦二升) 《呕吐哕下利17》17.18a
吐后,渴欲得水而贪饮者,文蛤汤主之(……汗出即愈合)。兼主微风、脉紧、头痛。 《呕吐哕下利17》17.19a
哕逆者,橘皮竹茹汤主之。 《呕吐哕下利17》17.23a
下利肺痛(下利腹痛,下利肺痈),紫参汤主之。 《呕吐哕下利17》17.46a
病金疮,王不留行散主之。……小疮即粉之,中大疮但服之,产后亦可服,如风寒,桑根勿取之,前三物皆阴干百日。(方)王不留行散(方)排脓散。(方)排脓汤。 《疮痈肠痈浸淫18》18.6a
病金疮,王不留行散主之。……小疮即粉之,中大疮但服之,产后亦可服,如风寒,桑根勿取之,前三物皆阴干百日。(方)王不留行散(方)排脓散。(方)排脓汤。 《疮痈肠痈浸淫18》18.6a
排脓汤。(方)xx 《疮痈肠痈浸淫18》xx15
蛔虫之为病,令人吐涎心痛,发作有时,毒药不止,甘草粉蜜汤主之。 《跗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19》19.6a
师曰,妇人有漏下者,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,有妊娠下血者,假令妊娠腹中痛,为胞阻,胶艾汤主之。 《妇人妊娠20》20.4a
《千金》芎归胶艾汤,主男子伤绝,或从高坠下伤五脏,微者唾血,甚者吐血及金疮伤经内绝者,并妇人产后崩伤,下血过多,虚喘欲死,腹中激痛,下血不止者,服之神良。(补) 《妇人妊娠20》20.0
妇人乳中虚,烦乱呕逆,安中益气,竹皮大丸主之。……末之,枣肉和丸,如弹丸大,以饮服一丸,日三夜二服。……有热者,倍白薇,烦喘者,加柏实一分。 《妇人产后21》21.10
产后下利虚极,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。 《妇人产后21》21.11
妇人脏躁,喜悲伤欲哭,象如神灵所作(有如非己所作),数欠伸,甘麦大枣汤主之。……㕮咀,以水六升,煮取三升,去滓,分温三服。……亦补脾气。 《妇人杂病22》22.6a
《妇人杂病9方后注》亦主妇人少腹寒,久不受胎,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,及至期不来。【补】 《妇人杂病22》22.0
《千金》治冲任虚损,月信不调或来多不断,或过期不来,或崩中去血过多不止,又治曾经损娠,瘀血停留,少腹急痛,发热,下利,手掌烦热,唇口燥。及治少腹有寒,久不受胎。【补】 《妇人杂病22》22.0.2
牡蛎汤,治牝疟。【附】 《疟4》4.0
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,治疟病以发渴者,亦治劳疟。【附】 《疟4》4.0.2
《近效》术附汤,治风虚头重眩苦极,不知食味,暖肌补中益精气。【附】 《中风历节5》5.0.3
《千金》生姜甘草汤,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,咽燥而渴。【附】 《肺痿肺痈咳逆上气7》7.0.2
《千金》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,治肺痿吐涎沫。【附】 《肺痿肺痈咳逆上气7》7.0.3
《千金》内补当归建中汤,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,腹中刺痛不止,吸吸少气,或苦少腹中急,摩痛引腰者,不能食饮。产后一月,日得服四五剂为善,令人强壮宜。【附】 《妇人产后21》21.0.2
咳满即止,而更复渴,冲气复发者,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,服之当遂渴,而渴反止者,为支饮也。支饮者,法当冒,冒者必呕,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。 《痰饮咳嗽12》12.38a
水去呕止,其人形肿者,加杏仁主之。其证应内麻黄,以其人遂痹,故不内之。若逆而内之者,必厥,所以然者,以其人血虚,麻黄发其阳故也。 《痰饮咳嗽12》12.39a
若面热如醉,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,加大黄以利之。 《痰饮咳嗽12》12.40a
浸淫疮,黄连粉主之。(方未见) 《疮痈肠痈浸淫18》18.8
《外台》炙甘草汤,治肺痿涎唾多,心中温温液液者。方见虚劳【附】《千金》甘草汤【附】 《肺痿肺痈咳逆上气7》7.0
妇人陷经,漏下黑不解,胶姜汤主之。(臣亿等校诸本无胶姜汤方,想是前妊娠中胶艾汤) 《妇人杂病22》22.12